健美网徽信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理论

第十三章:有氧运动能力

时间:2014-04-23   来源:健美网  作者:www.muscles.com.cn

  斯金纳(Skinna)等研究认为,儿童时期由于果糖磷酸激酶水平低,所以用

  4mmol/L的乳酸阈研究是没有意义的。许多学者对儿童少年进行研究后表明,9-15岁的乳酸阈在3.84—4mmol,/]5之间,与成人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,但5岁儿童乳酸阈值仅有2mmol/L。

  (2)肌纤维类型及酶的活性:慢肌纤维百分组成高的人,其乳酸阈也高。泰斯克(Tesch报告了乳酸阈4mmol/L时的吸氧量与慢肌纤维之间的相关系数r:0.75。有氧耐力训练可提高氧化酶的活性。由此表明,乳酸阈的提高与肌纤维类型的动用、酶的活牲有密切相关,训练的目的就在于改善这些因素。

  (3)训练水平的影响:最大摄氧量受遗传因素的影响,而训练可以提高乳 酸阈。戴维斯(Davis)的研究指出,经过系统训练后的受试者,最大摄氧量只能提高25%,而乳酸阈却可以提高44%。其原因是遗传因素限制了最大摄氧量的提高幅度,而乳酸阈值主要与外周的代谢因素的关系更密切,如肌肉的血流量、肌纤维类型的百分组成及酶的活性等。训练可以改善代谢能力,使乳酸阈值较大幅度的提高。

  (4)运动项目的影响:乳酸阈值与耐力性运动成绩呈高相关,最大摄氧量固然重要,但与3 000米、5 000米、10000米及马拉松等长距离和超长距离的运动成绩都是中等的相关关系,而血乳酸与运动成绩具有重要的关系。由于在这种强度的运动中血乳酸浓度低,运动成绩主要依存于血乳酸浓度的减少和乳酸阈值的提高因此,长跑、游泳、自行车等项目运动员的乳酸阈值及吸氧量利用率百分比要高于短跑、短距离游泳等项目运动员。

  

 

  (5)环境条件的影响:人在诲拔4000米的高处时,大气压的下降伴随着氧分压的减少,吸氧量也大为减少i同时也影响乳酸阈。高原条件下乳酸阈时的吸氧量明显低于平原地,温度的变化也影响乳酸阈。研究表明,高温(40摄氏度)条件下进行渐增负荷运动与常温(’25摄氏度)相比,乳酸阈时的吸氧量有明显的差异。

  (三)通气阈及其产生机制

  1.通气阈(ventilatory threshold,VT)

  

 

  在递增负荷运动中,用通气变化的拐点来测定乳酸阈,称为通气阈。研究表明,在渐增负荷运动中,气体代谢的各种指标随运动强度的增加而逐渐发生有规律的变化,当血乳酸急剧增加时,通气量、二氧化碳排出量等指标发生非线性的上升。可用这种变化的特点来判断乳酸阈的发生。通气阈是判断乳酸阈的工种非损伤性的方法,其判断方法多采用通气量急剧上升的开始点来确定.但大多数研究者认为,采用气体代谢的各项指标进行综合性判断比较客观。



二维码
分享到:
读完这篇文章后,您心情如何?